研究成果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正文

徐家庄木版年画系列:文昌帝君

时间:2023-05-10 09:27:11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徐家庄木版年画系列: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中的一个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主管文运、考运和功名利禄的神祇。其形象通常是一位头戴冠冕、身穿锦衣的白发老人,手持如意,面容慈祥和蔼。在民间信仰中,文昌帝君是学问和考试的守护神,因此倍受尊崇。

在徐家庄木版年画的作品中,文昌帝君的人物形象保留了红色官服、头戴冠冕、慈祥和蔼的面貌特征,加上长须衬托下的老成持重,以及手握文昌笔的传神的神职表达,成功塑造出了文昌帝君是智慧和学识的象征,人感受到睿智与美好。

除色彩艳丽明亮的搭配,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外,徐家庄木版年画的美学特征则还体现在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上:文昌帝君的服饰的大红色,无疑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与喜庆;文昌帝君头戴官帽和手持毛笔或书卷的形象,也无疑体现着中国古代所一直信奉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与愿望。

(徐家庄木版年画里的文昌帝君)

 

一、民间传说

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文昌帝君是一位备受尊崇的神祇,他的名字叫做张亚子,据说是汉代的一位读书人。在他死后,他的灵魂被封为文昌帝君,掌管文运和考试。关于文昌帝君的传说有很多版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1. 入道而优的个人成长经历

传说很久以前,在越西中所金马山下的芦林沟村,住着一对姓张夫妇,人称张公张婆,夫妇俩一身勤劳俭朴,行善积德,但日子过得很艰难。张婆年轻时曾生一子,后不幸夭折,至老未再生育。一天,夫妇俩从金马山砍柴回来,路过水观音,在泉边歇息喝水。清澈的泉水中映出夫妇俩苍老的面容,张婆触景生情,叹息说我俩夫妇虽一身积善行德,可惜老天捉弄人,至今无儿无女,往后的日子依靠谁啊﹗张公一听,不觉也凄凉泪下。张婆见状,忙止泪安慰说: “听说两个人的血滴在水里,能融合在一起,就还能有后人,我们不如试试看。如何?”边说边将头帕上的缝衣针取下,刺破中指,把血滴入水中。张公见了,接过缝衣针,也刺破自己的中指,将血滴入水中。两人的血滴入水中,奇迹出现了,只见水中两人的血慢慢融合起来,渐渐变成一条小龙,在水中游来游去。张婆忙将手中的玉米馍渣渣倒入水中,小龙游过来抢吃,张公张婆又惊又喜,忙将小龙从水中捧起,柴都不要了,急忙回到家里,把小龙放入水缸中养起来,并点蜡焚香,感谢上天赐子。

由于张氏夫妇曾夭折一子,小龙按当地风俗排行第二,故张氏夫妇为其取名亚子。尽管亚子在张老夫妇的精心喂养下,在水中活得活蹦乱跳,但毕竟不是人身,这令夫妇俩十分痛苦。就在他们夫妇无计可施时,门前忽然来了一拄着竹竿的老妪讨水喝,张公舀了几次给她,老妪仍嫌不够,张婆便让她自己到厨房水缸里舀来喝。老妪将拄路的竹竿放在门后,嘱张公夫妇好好保管好,便径到厨房去了。张公夫妇半天不见人出来,忙到厨房去看,老妪不见了,却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在厨房里玩,见了张公张婆就叫,张氏夫妇顿悟这是神灵点化亚子成了人形。张氏夫妇忙点香朝天拜谢,只见空中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雍容端庄,颔首微笑而去。老妪丢下的竹竿后来变成了张亚子乘骑的坐骑,坐骑名叫白特,传说比马跑得快。

张亚子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深受大家的喜爱。他的父母非常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张亚子并没有机会进入官府学习。他只能在私塾里学习,但是他依然刻苦努力,学习非常用功。

有一天,张亚子在读书时听到了一段神秘的传说。传说紫阳真人掌管着天下的文运和考试。如果一个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就必须向紫阳真人祈求帮助。于是,张亚子决定前往紫阳真人的道观中寻求帮助。

在道观里,张亚子没有遇到紫阳真人,却偶遇了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告诉他,如果他真的想要考取功名,就必须先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学问。他还告诉张亚子,紫阳真人是天下文运和考试的主宰者,如果他想要得到紫阳真人的帮助,就必须前往紫阳真人的宫观中祈求他的神示。

于是,张亚子开始了他的修行之旅。他每天都会到紫阳真人的宫观中祈祷,而后读书写字、学习道德和文化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人。最终,他在考试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被玉皇大帝赏识并招入天界,担任了文昌宫的守卫。因为他在天界中仍然保持着对人间考试的关注和影响,帮助有才华的人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进而得到了玉皇大帝的赏识和加封,成为了掌管文运、考运和功名利禄的神祇。

但是,文昌帝君并不满足于在天界中担任一个小小的神祇,他渴望更加深入地修行和悟道,探索更高层次的道法。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修行之旅。据传说,文昌帝君在修行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如在天界中经历九九重劫,历尽千辛万苦。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不断地修炼和悟道。

最终,文昌帝君在修行过程中,得到了仙人的指点和帮助,掌握了修行的真谛和奥秘。他终于成功地修炼成仙,成为了天界中的一位神仙。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在人间世间的使命和职责,继续帮助有才华的人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保佑人们的学业顺利发展。

2. 文昌帝君与历史人物

文昌救甘罗

据说,在汉代甘罗年少时因为家境贫寒,无钱交学费,只能自己想办法赚取,于是决定从军,虽然他在军中表现出色,也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但是也因为年少轻狂触犯了法律,他向汉武帝请求让他回去继续学习,励志将来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汉武帝非常感动甘罗的决心和毅力,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甘罗重新回到官府学习,并且在三年后成功通过了科举考试,获得了官职。他在担任官员期间,表现出色,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中,正是文昌帝君听到了甘罗的请求后,才给予了他特别的保佑。

文昌与朱熹

据说,朱熹年少时,因为父亲早逝,为赚取学费,曾经当过私塾的老师,但是因为他的知识和思想太过超前,被当时的官府认为是“邪说异端”,被迫离开了学校。后来,朱熹到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担任官员。在那里,他开始潜心研究理学和儒家思想,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朱熹非常注重人文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他发现文昌神君是掌管文运和考试的神灵,于是决定向文昌神君祈求帮助。朱熹在他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用了很多关于文昌神君的传说和故事。他认为文昌神君是一位有着特别神示和保佑的神灵,能够帮助人们考试顺利、官运亨通。朱熹还在他的著作中传授了很多关于儒家思想和人文教育的知识,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昌与岳飞

据说,岳飞在人生低谷期曾经向文昌帝君祈求保佑。文昌帝君听到了岳飞的请求后,告诉他必须先立志报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勇气。岳飞听从了文昌帝君的建议,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在几年后重新回到了朝廷,成为了一位忠诚勇敢的将领,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昌与唐玄宗

传说唐朝安史之乱,叛军攻下长安,唐玄宗弃都长安向蜀中退去,逃往成都,住在龙泉驿一座山头的行馆内。由于一路惊慌,疲于奔命,玄宗身心疲惫,当夜睡了一个好觉,还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见一位神仙飘至床前,自称是文昌神,向他示语: 安史之乱七年后可平息。玄宗待细问,神仙已忽悠隐去。醒来后,玄宗觉得奇怪,叫身边官吏去查询,才知蜀中很多地方都修有文昌宫,崇拜文昌神。763 年,唐军打败了叛军。细算起来,与托梦的时间刚好七年,应了玄宗的梦,于是封文昌神为左丞相,把馆驿定名为梦应台”,并大力倡导道教。

 

二、文昌信仰及文化价值

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辰日,历史上曾把祭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奠之一,明、清官府都曾通令天下学校奉祀文昌神。道教的文昌和儒教的孔子,成为天下士人的精神主宰,每逢科举考试之年,士人无不膜拜祈祷。直到现在,一些地区还在开展有关文昌文化的各种活动,如文昌庙会等。祭奠文昌帝君和开展文昌文化活动的场所也还有很多。2004 年,四川省越西县政协编辑 《文昌圣迹》时,作过统计,在全国各地目前还存在的文昌庙、文昌宫、文昌塔、文昌祠、文昌阁、文昌殿、文昌楼等近八百座。

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看到有关文昌庙或文昌文化的东西。可见文昌文化影响之深远。文昌文化依托文昌帝君张亚子,宣扬劝善劝孝、劝学劝养生、助弱助贫,仁爱仁厚的思想,传承了以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为国救民”的人生理想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集成,是道家和儒家文化的典范。

四川梓潼县七曲山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七曲山文昌大庙是全国最大的文昌庙,是梓潼县的重要名胜古迹。文昌帝君信仰混合了对文昌星神、梓潼地方神张亚子的信仰。《史记·天官书》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文昌六星各有专司,掌管文运禄籍,旧时在学校和官府都有供奉。士人学子在赶路时,特别是赶考科举或升官赴任途中,如遇文昌庙一定下马祭祀一番。此外,相传谁从梓潼神庙前经过就可以当官或中状元,梓潼神成为保佑科举顺利的神祇。唐玄宗、唐僖宗在蜀时,都曾与梓潼神信仰有所关涉,从而影响日高。宋初,祈求功名利禄之风颇盛,士人向文昌神祀奉成为风气,帝王也多有敕封,如真宗封为英显武烈王、光宗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理宗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 (1316),诏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被称为文昌帝君,与文昌星信仰完全合并。到明清时期,文昌帝君信仰特别盛行。嘉庆六年,皇帝不仅在京师建成文昌庙,而且下诏全国崇奉文昌帝君。咸丰六年(1856),文昌帝君与关帝一体升入中祀。清朝后期的皇帝还不断亲谒文昌庙行礼。

文昌帝君圣诞日的文昌会是文昌帝君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基本上哪里有文昌帝君庙,哪里就有文昌会。虽然各地的文昌会因地域差别略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和形式是一样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文昌会中体现出民族特色和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习俗。

在现代社会中,每逢文昌帝君圣诞,人们除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活动外,还举行各种其他活动,如以文昌讲坛、文昌论坛、文昌书坛、文昌艺坛等为载体,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纪念了文昌帝君,也丰富了普通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学生采编团队:李润、万全月

指导老师:房伟、赵国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