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正文

徐家庄木板年画系列:灶王爷

时间:2022-12-10 23:30:58    作者:非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来源:     点击数:

徐家庄木板年画系列:灶王爷

 

旧时,家家户户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传说是是玉皇大帝派进各家监察这家人生平善恶的神仙,并且专门负责管理每家的灶火。因此,他被人们当做是一家人的保护神而备受崇拜。民间俗语:“小年祭灶,新年来到。”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台上摆上各色供品,恭送灶王爷返天。

灶神,俗称灶王爷,是民间三大俗信神之一,与其并列的还有土地爷和城隍爷。灶王爷在神仙谱系中,属家神,是古代神话传说里专司饮食之神,也是“一家之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故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

徐家庄木板年画里的灶王爷年画,构图丰盈饱满,从上至下将画面分成三大部分:最上面的部分是玉皇大帝及天兵天将,寓意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中间部分是灶王爷与灶王婆,以及众多随从,寓意着灶王爷作为一家之主,保佑一家人财两旺;最下面的部分是人间皇帝与文武百官,寓意着国泰民安。总体来说,灶王爷木板年画体现着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既体现出中华民族先民对于火的崇拜,也代表着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众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其色彩表达上以大红大绿明黄为主色,色彩饱和度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烘托出了浓浓的节日喜气,也表达出典型的乡土质朴,体现出了民间传承人形而下的实践真知。

其人物造型生动形象、线条浑厚、富有节奏感。首先是人物的表情神态,既饱满圆润,又富有神韵,体现了人物的活力与生命力。其次是人物着装风格简练且浑厚,线条走势豪爽,体现出了泰山地区人们开朗豪爽的北方人性格。

  

(徐家庄木板年画里的灶王爷)

 

 

一、灶神习俗:祭灶、送灶、迎灶

送灶的风俗由来已久,其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周天子“七祀”中,就有祀灶一项。汉代以后,灶神由执掌一家饮食的火之主,摇身一变为掌握一家人寿夭祸福的督察官。灶王成了天上玉皇大帝派到各家的“坐探”,专门监视各家各户的言行举止、大小过错。每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他就回到天上向玉帝作一次汇报。因此,在灶神上天奏报善恶之前,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大开慈悲多说好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作送灶或辞灶。

送灶时,家家户户都要煮香甜的汤圆祭拜,或是盛上糖果、年糕,给灶神饯行。祭灶的食品还有灶糖、糖瓜等。用糖祭灶体现着古人朴素的愿望,想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甜言蜜语。

祭灶完毕之后,小年这天还要把灶王爷送上天,即举行送神仪式。早上,家家户户备齐牲礼、果品,焚香烧纸,将家里的大小神明一起送上天去。这一天若是有风最好,以便神明趁着烟火,即可升上天去。因此,民间有“送神风,接神雨”之说。等到除夕晚上,家家再燃香烛,摆上供品,把新买来的灶神像贴在灶神龛里,两边贴上对联,多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就算是把灶神请回来了,俗称迎灶。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王爷都是毕恭毕敬。据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王爷,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祭灶这天,坤宁宫摆供案、供品,安放神牌,皇帝要亲自到坤宁宫的佛像、神像、灶王爷像前拈香行礼。礼毕后,皇后依次向灶王爷等神位行礼。

灶王爷对家户的重要性决定了人们不仅要在岁末年终举行祭祀仪式,而且每逢灶王爷生日也要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根据道教典籍《玉匣记》的记载,灶王爷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三,北方一些地区会在这天举行祭祀仪式,家户具香蜡素馐,以祀天王堂及福济观之灶王爷殿,进香者络绎终日。

灶王爷的祭祀习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表达着人们对来年顺利的祈愿,随着时代发展,已融入进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二、灶神传说

俗语有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古人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在神仙体系里,月中的嫦娥是仙界美女,而灶神是仙界美男,所以为了避嫌,古人比较忌讳男人拜月和女人祭灶。

追溯灶王的来历,可以说他是民间诸神中资历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古籍《礼记》与《庄子》中都有灶神的记载。有关灶王爷的传说也众说不一:有的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有的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有的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等等。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落荒庄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平时爱管闲事,不论到谁家盘锅台,遇到婆媳不和等家长里短的事情,就要劝说一番。比如遇上儿媳妇不孝敬公婆的,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时间久了,左邻右舍如果家里有不和睦的事情发生,都习惯性地会来找张灶王在中间调解。

转眼,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绘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声呼叫,吵醒全家人,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媳妇、孙男地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的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赎罪。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遍全国,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三、灶神源流考

灶王爷作为家户大神,其本尊究竟是男是女,历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认为灶王爷是女神。根据先秦时期《礼记》记载:奥者,老妇之祭也。”汉代郑玄注曰:“老妇,先炊者也。”认为灶王爷是一位老妇。后来,隋唐时期的经学家孔颖达在《仪礼·特牲馈食礼》的疏中说灶王爷不是火神,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因为烹调需在灶上操作,所以对她的祭祀表现为祭灶。

一种说法认为灶王爷是男神。根据先秦时期《庄子·达生》中记载,“灶有髻”西晋时司马彪认为灶王爷是一位身穿赤衣、貌似美女的男神。这种看法在唐代文人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书中记载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状如美女。传说张单家境富裕,但薄情寡性,是一个浪子。他曾娶贤淑女子丁香为妻,后来又抛弃了丁香,续娶了李氏为妻。李氏虽然貌美,但好吃懒做,不久便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后又不幸遭遇火灾,致使双目失明,最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一碗热汤面。张单听出是前妻丁香的声音,羞愧难当,撞死在灶前,后来被姜太公封为灶王。就如民间流传的俗语所说:“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

在男神说中,也有人认为灶王爷本不是凡人,而是上古帝王或帝王后裔,死后被封为灶王爷。《事物原会》中认为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而《淮南子·氾论篇》载有“炎帝作火而死为灶”。《周礼》则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无论是普通人死后变成灶王爷,还是帝王死后变成灶王爷,两者均认为灶王爷是男性,而非女性。

民间供奉的灶王爷还常为一对老夫妇并坐一起,即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的女婿,话说有一年,玉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不仅同情民间百姓的疾苦,也同时羡慕人间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小伙子勤劳、善良、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贬下凡间,不许其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烧火的穷小子成为了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成了灶王奶奶。

 

学生采编团队:李润、高敬瑜

指导老师:赵国靖、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