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非遗介绍当前位置: 首页 >  泰安市非遗介绍 >  信息正文

传统音乐 | 泰山道教音乐

时间:2022-04-12 16:04:0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泰山道教音乐流传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始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民间信俗、宫廷祭祀音乐及地方音乐的精华,使自身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由于历代中国人对泰山的崇拜,泰山道教音乐得以进入封禅大典,成为封禅仪式的重要内容。

泰山道教音乐的曲目十分丰富,在殿堂内的演唱主要采用全真派统一的“十方韵”。此外,它还广泛吸收民间音乐成分,逐步积累了一大批曲目,仅《玉音仙范》谱集收录的就有一百多首。据调查,泰山道教音乐中现存的可演唱曲目、岱庙馆藏曲目及散落于民间的曲目总计有五百多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泰山道教音乐“曲线谱”至今无人能够破译。

泰山道教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主要是全真派的经韵唱诵,包括颂赞、步虚、偈等形式,唱诵有独唱、齐唱和散板式吟唱等表现形式,根据场合的不同分出阴阳调,阳调主要用于祭祀,阴调主要用于外道场。器乐主要采用法器作为打击乐器,另以管弦乐器奏曲。其代表作品有《步虚第一》、《大学仙》、《迎内辇》、《清江引》等。

泰山道教音乐在全面继承道教音乐庄重肃穆、清逸古朴、高贵典雅艺术特征的同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气势恢弘、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在中国道教音乐中别立一宗,自成境界。它以古老厚重的泰山文化为底蕴,生动展示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具有宗教学、文化学、民俗学、历史学、美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谢世,泰山道教音乐后继乏人,曲牌曲目已部分失传,亟待保护。